0082.昔我往矣,后会无期
本文最后更新于:9 个月前
很久没有写影评了,不过想想貌似好像也从来没写过影评;
开头重来:
很久没有写点东西了,头一次写影评,写给《后会无期》,第一次献给韩寒;
偶尔从网上扒到了这部电影—–我很少看国产影视,准确说很少看国产大片;
除了能喂饱眼球但无法留下记忆的美式大片,还有能留下记忆但让人再也不忍心看第二遍的诸如《可可西里》,以及记忆、眼球都没法满足,但能大笑的《泰囧》,再就是看了之后说不出所以然来的《无人区》等类型之外,国产的其他大片,我很少看—–我是个肤浅的人,不喜欢费脑子,所以场面很火爆的美式大片,一直是硬盘里的常客;偶尔装装文艺,也是看看诸如《无人区》之类感觉很玄的东西;
我记得高中那会,韩寒以一本《三重门》赢得了我的眼球,独有的灰色幽默、天马行空的文笔以及直逼人心性的思考—–我一直认为甩四姑娘几条街—–经过《毒》、《长安乱》、《1988》(不要纠结为什么是这几本,因为我只读过这几本-_-||),再到现在的《后会无期》,韩式幽默从能引起爆笑;
1 |
|
这是我头一次看公路片——姑且算是个公路片吧?好端端的上海人、海上小岛出生的三个人,硬是被扯着在祖国的公路上演了90分钟各种离别,我认为这个算是一个硬伤;
说道离别,故事的标题是 后会无期,也就是拜拜了就再也不见了;这种离别贯穿故事的始终,但核心是与家乡的点点滴滴离别、与人生的离别,从一开始,发小胡生的丢失就再也没有找回来,到与苏米相识又分别,再到周沫的告别—–茫然不知道下一站到底是哪,再到刘莺莺的那一个天翻地覆的真相—–与自己情感的唯一的寄托撕裂,再到阿吕拿走了他们最后的对家乡的寄托—-车子,到最后与江河、马达加斯加的分道扬镳,世界上彻底的没有了浩汉这个人;
这个故事充满了灰色的幽默,有人说当你第一次看,可能会笑30次,而第二次看可能一次都笑不出来,说明你看懂了;我认为,懂与不懂,和笑不笑没有关系;看懂的是什么?是东极岛的荒凉、是横店的日本兵、是台球厅的没说出口的告白、是电话里的商铺的推销员、是广播里的治疗男性功能的神器膏药、是发射失败的X$&%3F号、是养猫人;
韩寒想要表达什么?
有人说,江河就像那个养猫人,养的4只猫(周沫、阿吕、胡生、浩汉都是朋友)一只只的都丢了,最后养了一只狗,找到了苏米;然而这都是瞎扯!中国人善于将故事与故事联系起来;
又有人说,韩寒写的很深刻,将后青春期的伤感,事业&理想&爱情的幻灭,现实的残酷,和对社会的无奈全都植入到那条从东极岛到西部边境的公路上,追寻的最终,就像发射失败的卫星,最终是摔得粉身碎骨;
而有的人则觉得韩寒依然像17岁时刚出道时一样,不过是假装深沉的在拿理想说事,灰色幽默的字里行间,吐露的却是骨子里不肯接受成长的幼稚鬼,整个故事是一个一个的片段,完全是拼凑的,而阿吕则是韩寒的化身,追寻的是自由和面子,而抛弃的了责任,忽视了对他人的伤害(妻子以及浩汉);
而要我说,以上统统都不是我想的那样,我是个肤浅的人,想不到这么深刻;
我只看到了故事里对人性的描写,这里没有纯粹的坏人,当然也没有纯粹的好人,应了“再坏的人也可以局部信任!”这句话,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魔鬼,没有纯的好人,浩汉在离家时点燃了煤气罐,炸了胡生和周沫的房子,也偷偷摸摸不敢说,江河在小旅馆捡到的小卡片,一直藏在身上,舍不得扔;种种的缺点,似乎说明了这是一个操蛋的社会,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这里的每个人都只是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,是平平凡凡的小人物;
他们与欺骗有关。
周沫的欺骗是间接的,她过的不是如主角想象的生活;苏米的欺骗是直接的,她身份是个骗局,背后有一个酸楚的故事;刘莺莺的欺骗是致命的,险些摧毁浩汉的信念;而阿吕,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,让浩汉无话可说。
但是这些欺骗者普遍都都不是彻头彻尾的恶棍、坏人,因此江河说出了:再坏的人也可以局部信任,而浩汉则说:要先分辨,再信任;这也是主角浩汉和江河老师之间的一个分歧点,浩汉面对欺骗采取的是自欺欺人的假乐观心态,认为江河这种人不适合在社会生存,而江河老师则是对人性之善的坚定支持者。
也就是这种对立观点造成的矛盾,是推动整个故事行进的动力。最终,这个矛盾在阿吕盗车逃走之后彻底爆发,两人打了一架;然而在看到成了碎片的卫星之后,两人可能突然意识到了,人性本来就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,大家不过都是在混生活而已;你过你的、我过我的;离别无可避免,也许真的是后会无期;
结尾时,江河回到东极岛,是想要寻找什么吗?
他找到了吗?
谁是这场离别的胜利者?
不得不说,这看似很装逼的3个问题,是我对韩寒的这个剧的结尾的鄙视,你想表达什么呢?
想以江河的成功,衣锦还乡来说明哪怕一点点的哲理么?
无非真的是一个很装逼的结局罢了。